後疫情時代來臨,如何調節免疫力?

(上稿時間:2021/11/18 11:05)



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已長達兩年,隨著確診人數逐漸趨緩,疫苗覆蓋率也逐漸提升,許多人開始期待能恢復疫情前的正常生活。但如何在後疫情時代和病毒和平共處,「免疫力」是一個重要的關鍵!


▶提升免疫力重要,還是調節免疫力重要?
首先要有一個觀念「過而不及」,必須先了解免疫力並非越強越好、越多越好。免疫力就像身體裡的一個軍隊,要如何在病毒入侵時打一場勝仗呢?靠的絕不是一兩位英雄,而是整個團隊的團結合作。因此,想在後疫情時代和病毒和平共處,不是一昧提升、增強免疫力,而是要調節免疫力,讓免疫系統保持在穩定的水平,供身體正常的運作。

▶調節免疫保健品該如何選?
食物是基本營養的來源,我們的免疫系統依靠著我們每天吃進身體的營養素在運作。因此選擇食物前,應該先檢視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,是否有飲食不均衡的的狀況? 缺乏營養、缺乏哪些營養,針對缺乏的去做選擇,這樣才能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調節免疫保健品。

▶人體容易缺乏哪些營養

1. 維生素D
由奇美醫院統計民國101年08月至108年12月超過3萬筆「微營養素檢測」資料,發現高達61%民眾缺乏維生素D。缺乏維生素D除了會影響鈣吸收,也有可能影響到心血管、自體免疫、慢性疾病等。(註1)


2. 維生素B12
維生素B12是人體造血、DNA合成、神經系統維持完整不可或缺的元素。但維生素B12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是動物性食品,因此素食者較容易有維生素B12不足的問題。


3. 維生素A
維生素A是人體維持正常視覺、基因表現和免疫功能的重要元素。但只吃紅蘿蔔是不夠的,由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統計顯示,逾5成台灣人民都缺乏維生素A。(註2)


4. 葉綠素
從小我們就被建立要被多吃蔬菜的觀念,除了因為青菜有豐富的纖維、幫助腸道蠕動外,青菜也含有葉綠素,供我們的身體免疫能抵抗有害物質、將過多的重金屬排出體外。但若餐餐外食、蔬果缺乏的話,容易使葉綠素攝取不足。


5.
鐵是構成人體血紅素的重要元素,和細胞免疫、中樞系統的功能及氧氣的運送、儲存以及能量的生成有關。在外食的世代,營養攝取常有不均衡的問題,若缺乏鐵質很有可能造成貧血的後果。



關鍵字: 免疫力調節免疫免疫調節維生素A維生素B12

(註1)精準醫學檢驗 讓您聰明補充「微營養素」,ETtoday健康雲(2020)
(註2)逾5成國人維生素A缺乏,聯安診所新聞報導(2018)